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电子邮件:yangzijiang@lnnu.edu.cn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理化楼A324

个人学习经历

2015.09-2021.06            大连理工大学            光学            博士

个人工作经历

 
2023.09-至今         辽宁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讲师
2021.09-2023.08   大连理工大学      物理学院                     博士后

研究工作概况

        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发展构建多态耦合小分子反应体系高精度势能面的方法以及量子含时波包方法的程序改进。在势能面构建、动力学理论分析及相关程序编写上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在Phys. Chem. Chem. Phys.J. Phys. Chem. A等本研究领域的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近40篇,包括多篇封面论文、期刊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后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被Chem. Rev.J. Chem. Theory Comput.Phys. Chem. Chem. Phys.J. Chem. Phys.J. Phys. Chem. A等领域内重要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及Machine Learning in Molecular Sciences等英文专著进行了大量引用,且国内外多个课题组曾采用申请人所构建的势能面源代码对相关体系开展了动力学计算。
 
科研方向
1.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小分子反应体系绝热和透热的全域高精度势能面,并发展对应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含时和非含时量子力学方法研究三原子反应体系低温非绝热动力学机理。
3. 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和空穴-电子分析方法研究有机材料光诱导电荷转移过程的微观机理。
 
主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No.12404301),30万元,2025年1月-2027年12月。
2.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面上项目(No.LJ212410165035),3万元,2024年5月-2026年5月。
3.    辽宁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No. 2024BSL007),5万元,2024年4月-2026年4月。
 
 

个人信息